台北跨境電商交易論壇與應用平台

標題: 直播趕集“拼”出一片天 新電商賦能鄉村振興新嘗試 [打印本頁]

作者: admin    時間: 2022-8-27 20:02
標題: 直播趕集“拼”出一片天 新電商賦能鄉村振興新嘗試
“大師請看,這是現殺的黑毛豬兒,五花三層肉33元一斤!手慢無喲!”6月9日是重慶永川區吉安鎮趕集的日子,凌晨6治療頸椎病,點,永川區南大街黃瓜山村民陳誠就來到集市賣力地推銷新鮮的黑毛豬肉。不過,他推銷的對象並非趕集的當地人,而是拼多多直播間裡的數千名網友。

隨著熱情的吆喝,屏幕上敏捷出現“我要5斤五花肉”“要個豬蹄子”等。僅僅2小時後,陳誠帶貨的兩頭黑毛豬就銷售一空。

而這對於陳誠來說,只是每個月9場直播趕集中的一次。自2020年初次在拼多多平台直播趕集,他已經直播近百余場,有了超5萬粉絲,店鋪銷量也達到“10萬+”級。

隨著拼多多等電商平台深刻田間地頭,像黃瓜山這樣的農村地區,人們的生產糊口方法正發生極大的改變——農村“土貨”飛出大山變身新產品、農民變成“新農人”、數據變成新農資、快遞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了新農活。

首創趕集直播解“舌尖上的鄉愁”

在拼多多直播間,陳誠被大師親切地稱為“寨主”,他每個月直播帶貨銷售額可達50萬元摆布。但登上直播“舞台”,其實一開始並不在他的計劃中。

2017年前,陳誠在北京從事商務事情,並接觸到電商。雖然人在外埠,但陳誠的口胃一向沒變,隻吃得慣家鄉的農產品,不時讓家人從永川寄土菜、雞鴨等。2017年,陳誠決定回永川老家創業,其起首想到的就是通過電商把永川的“甘旨”銷往外埠。

“當時選平台也是‘貨比三家’。”陳誠回憶,創業之初,他在多個電商平台都開設了店鋪。一段時間後,他發現拼多多的用戶多,且情面味濃,便把“主戰場”移到這裡。

“味道最能捉住人心,有很多願意為鄉土味道付費的消費者,此中不乏每周都在回購蔬菜的‘鐵粉’。”陳誠說。

大師喜歡買什麼?陳誠介紹,就拿黃瓜山村來說,這裡四時蔬果不斷。春季有楠竹筍,炎天有藠頭、李子,秋日盛產黃花梨和黃瓜山梨,冬季出甜圓白蘿卜。加之一年到頭都有的土雞、鴨、鵝,家養土豬、生態魚等,都是消費者們的心頭好。

為了更好地展現這些“土生土長”的農產品,2020年,陳誠開啟了直播,帶著大師走家串戶到田間地頭“買買買”。在他的直播間中,主播不是重點,“主角”是栽種在地裡的各種蔬菜瓜果,在田間活蹦亂跳的家禽,“是否是土貨,一目明了”。

可是,走家串戶的農產法令紋面膜,品很零星,經常滿足不了消費者各種各樣的農產品需求。一次,去周邊場鎮趕集,看著種類豐富的農產品,陳誠萌發了直播趕集的念頭:集市君綺評價,上要啥有啥,并且還特別有氛圍,很適合直播。

說干就干!很快,陳誠便開啟了“趕集直播”,在每個月逢二近視雷射,、五、9的日子帶著直播間的消費者一块兒趕集,而這一模式彼時在電商平台尚屬首創。

秒拼模式助鄉村主播靈活“帶貨”

“寨主,快去看看前次那個爺爺來沒有,我要買他的空心菜。”

在6月9日上午的趕集直播中,評論裡“爺爺”出現了屡次。陳誠說,大師口中的爺防塵蟎神器,爺是一名80多歲的白叟,偶爾會在集市上賣點空心菜、黃瓜、辣椒等。一來大師覺得白叟賣菜不易,二來白叟的菜也確實好吃,是以每次大師都讓看看他在不在。

很快,陳誠就找到了白叟。“要2斤空心菜,發順豐。”“我要4斤辣椒,今天能發嗎?”“爺爺是否是在賣茄子?我要2斤。”很快,白叟的菜又被一搶而空。

上鏈接、下單、付款……陳誠一邊帶著大師逛集市,一邊在直播間後台熟練地操作著,“跟其它直播間分歧,拼多多的‘秒拼’功效太好用了,特別適合像我們這樣的賣家。”

所謂的“秒拼”功效,是在商家直播間下方設有秒拼按鈕,點擊此按鈕便可創建秒拼商品,價格自行設置。對陳誠來說,他隻必要一步便可以自動拍攝/上傳商品圖片創建商品,商品創建後,用戶端直播間便會立即出現該商品鏈接並置頂,消費者可精准下單,加速了“帶貨”速率。

平台供给技術支撑,消費者體驗好,天然就願做回頭客。一到趕集的日子,許多“鐵粉”就定好鬧鐘,准時觀看陳誠的趕集直播。

“‘雲趕集’也快樂。”陳誠說,他的“粉絲”遍及全國,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為主,年齡從20多歲到80多歲都有。此中一名遠嫁外埠的永川老奶奶通過直播買到隧道蔬菜後,專門回到直播間來感謝:“幸虧你們,我又吃到了出嫁前的家鄉味!”

“農地雲拼”為農戶開拓新銷路

現在,陳誠已經在當地小着名氣——每當有空,他就會一家家走訪當地農戶,收購各家的農產品。

“楊爺爺家的藠頭好,姚姨妈家的土雞都是跑山雞,李爺爺家的鵝肉質嫩。”說起各家的“拳頭產品”,陳誠如數家珍。

“小陳不錯,收購東西價格合理,我不消把菜和雞鴨拉到集市上賣,也不擔心沒有銷路了。”70歲的黃瓜山村民李大爺是陳誠的“供貨商”之一。他說,陳誠態度好,講信譽,村裡的人都很信赖這位“主播”。

據不彻底統計,與陳誠互助的農戶触及永川南大街、吉安、朱沱等多個鎮街,總數超過200家。通過陳誠的直播間,這些土貨也“飛”到了全國各地的餐桌上。

據悉,隨著直播等技術基礎設施的搭建,越來越多的農產品正通過拼多多實現有用上行,越來越多大山深處的優質農產品開始出現在越來越多的都會人的餐桌。

業內人士認為,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新電商平台推動生產方和用戶之間的直接對接,使得供應鏈縮短,極大豐富了全國消費者的農產品選擇空間。

“隨著拼購模式日趨成熟,拼多多的‘農地雲拼’模式,將分离的農業產能和分离的農產品需求在雲端拼在了一块兒,構成一個虛擬的全國市場。”拼多多相關負責人介紹,拼多多通過在“雲端”對接供給和需求,讓小農戶直接面對平台上眾多的消費者,以“農地雲拼”模式為小散農產品“拼”出了大市場。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拼多多平台累計產生了610億件訂單,同比增長59%,特別是在農產品“零佣金”和重投農業计谋下,平台涉農訂單的增幅尤為顯著。

拼多多相關負責人暗示,未來,拼多多將繼續深化農業數字化,以推動更多的農產區、農戶直連數字經濟,持續鑽研“社會責任”大課題,尽力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貢獻气力。( 王雷)




歡迎光臨 台北跨境電商交易論壇與應用平台 (http://bbs.tweasure.com.tw/) Powered by Discuz! X3.3